《康熙皇帝全圖》是清朝康熙年間繪制的地圖。1708年,康熙下令編繪,通過天文觀測和星體三角測量進行,采用梯形投影法繪制,比例尺為四十萬分之壹。
地圖範圍東北至庫頁島,東南至臺灣省,西至伊犁河,北至北海(貝加爾湖),南至崖州(今海南島)。
畫家包括歐洲耶穌會士、馬國賢、白晉、杜德美,中國學者何、索竹、白、龔戈、明加圖,秦喇嘛,秦藏布蘭姆占巴,以及導演朱。
《康熙皇帝全景圖》是壹幅繪制於清朝的地圖。1708年,康熙下令編繪,通過天文觀測和星體三角測量進行,采用梯形投影法繪制,比例尺為四十萬分之壹。
經過十年的野外測繪,該圖於1718初步完成。但由於蒙古準噶爾汗國尚未歸屬清朝,當時無法詳細繪制新疆地區,直到乾隆皇帝兩次派專人進行詳細調查後才完成。
1717(康熙五十六年)
《帝國全景圖》木刻版中有1幅普通地圖、28幅省級地圖和區域地圖,但西藏和蒙古遠西地區有許多空白。
1719(康熙五十八年)
緯度相差8度的印刷銅布局_ 1行被分成8行_41,這在國內尚屬首次。就書寫筆記而言,漢字書寫在大陸省份_中國東北以及蒙古和西藏。因此,後人也以《清代滿漢統壹秘圖》為題_這個版本廣為流傳。
西藏和蒙古最西部的地方、省和地區詳細地圖的數量增加到32幅,範圍從東北的庫頁島(薩哈林島)到東南的臺灣省,北到貝加爾湖,南到海南島,西北的伊犁河和西南的列城。
在西藏的邊界上,珠穆朗瑪峰阿林(珠穆朗瑪峰)被標了出來。在地圖上,經過北京的子午線是梯形投影法的中子午線_經緯網。
1721年(康熙六十年)
再印木刻_木刻占地面積類似1719的銅圖。
後來,為了滿足行政管理的需要,出版了227份木刻傳單。不要畫經緯線,只包括大陸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