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果節又稱“行村”或“行社”,是流行於廣東肇慶高要松龍江流域(包括白土、金都、回龍、李安堂等鎮)的民俗節日之壹。茶果節起源於古代。據說這裏有瘟疫危害壹方百姓。人們每年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水、幹旱、瘟疫和疾病。
為了送走瘟神,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牲畜興旺、家庭平安,人們把註意力集中在每年春節和中秋節前後的幾天,如正月初六、初八、初九、正月十三、正月初三、正月初十和正月十五等。,並分別進行壹次“鄉村之旅”。時間根據不同的村莊慣例而有所不同,有些村莊有六年。
去村裏的做法很有講究。首先請來了道士,然後村民們用紙綁了壹條花船,道士施法驅趕妖怪。在村子裏散步時,道士唱著歌,手裏拿著鑼,放著花船。歌詞是:“海灘上充滿了鑼鼓,當龔銘被敲響時,船就會航行。讀書的君子講故事,耕田的男女講官禮,做生意的講賺錢,蛋家講水路,十八般武藝講青年……”唱歌,直到邪惡的靈魂被趕走,快樂被帶回大廳。這種做法的寓意是道士在花船上抓住了瘟神,所有的厄運都隨著花船流出了大海,引領福祿回家。推薦:法國傳統節日介紹。
除了擺放花船,家家戶戶都要燒香、拜上帝、煮茶。最初,每個家庭只邀請祖父母吃茶果,後來它發展成壹種習俗。每個村莊都規定男女老少吃茶果的日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茶果節”。
人們就地取材,更多地利用綠色作物制作壹些傳統小吃來慶祝節日或送給親朋好友。比較常見的小吃有瀨粉、大湯圓、泡芙(相當於帶餡的煎餅)、蒸餃、粽子、人口角、茶果、水餃、荸薺、粽子、甜糕、拌粉紅薯、炸堆、水橄欖等等。壹些傳統食物現在已經商業化,成為地方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