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拉米蘇,Tiramisu,在意大利文裏,有 “ 帶我走 ” 的含義,帶走的不只是美味,還有愛和幸福。關於提拉米蘇的由來,有壹個溫馨的故事:二戰時期,壹個意大利士兵要出征了,可是家裏已經什麽也沒有了,愛他的妻子為了給他準備幹糧,把家裏所有能吃的餅幹、面包全做進了壹個糕點裏,那個糕點就叫提拉米蘇。每當這個士兵在戰場上吃到提拉米蘇就會想起他的家,想起家中心愛的人。壹層浸透了Espresso咖啡與酒(Masala、Rum或Brandy,當然加壹點Kahlua甜酒也是很不錯的選擇)、質感和海綿蛋糕有點像的Savoiandi手指餅幹,壹層混合了Mascarponecheese(最適合專門用來做Tiramisu的壹種軟乳酪,產自意大利倫巴底地區南部lodi省的特產,用殺了菌的鮮奶油加進少量檸檬酸凝固而成的,但是脂肪含量比例高達50%)、蛋、鮮奶油和糖的芝士糊,層層疊上去,上頭再撒壹層薄薄的可可粉……這就是提拉米蘇Tiramisu。
糕點的由來
我國糕餅最源於商周,據傳,當年武王發兵討伐紂王,紂王派聞太師隨軍出征,為了減少埋鍋造飯,縮短進兵時間,聞太師便親自設計了壹種用飴糖與炒熟谷粉摻合、粘結起做成的條塊狀糖餅,作為士兵的幹糧。這可說是我國糕點的雛型。此後,民間效仿聞太師制作的糖餅加以改進,幾進演變,逐步發展為酥皮、包餡、油炸的糕餅。
然而,“點心”壹詞的源出,歷來諸說不壹。民間傳說:宋代巾幗名將梁紅玉在黃天蕩擊鼓退金兵時,見士兵日夜浴血奮戰,英勇殺敵,甚為感動,於是命令後勤兵烘制各種民間喜愛的糕餅,送往前線,慰勞將士,表示“點點心意”。從此,“點心”壹詞便傳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