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古清生的美食家

古清生的美食家

古清生的味覺可能是先天的敏感,他的美食散文壹直被中國讀者稱道,《人民政協報》早在1994年為他開了美食散文專欄,且用黑體字印刷,這在報紙上是沒有過的。初始他只寫自己做的菜,純屬遊戲之作,也寫過壹些少年時期吃的東西。後來,發現食之間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就著意去考察了。古清生寫人文地理,就從美食開始。他說中國五千年文化,就是壹部食文化。其實,對美食散文,古清生有著較清醒的理性認識。他明白中國現在的文化學術與西方的距離。但是,有壹塊是空白,那便是農耕文明,或曰農耕文化。食文化是農耕文化的外殼。古清生的叔叔現在還在江西的老家耕種,他愛鄉土,愛那桃花源般的世界,他發現自己最適合研究這壹塊。

古清生的食文化寫作其實掩蓋了他的許多長處,比如他對生態的關註和考察,他對動植物的認知,表達出來人家以為他是農學院或林學院的教授。他現在以神農架為生態考察的據點,他說至少要在那裏呆上6年,想想壹個作家在原始森林呆上6年時間,將會產生多少想法?幾年的走南闖北生活,完全拓寬了古清生的美食散文領域。他對美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人人都覺得故鄉的食物最好,故鄉是壹種酶,味覺之上含有鄉愁。童年吃的東西,便融入味覺記憶中了,再也難以改變。也許,壹個人吃遍天下,最難忘記的,還是母親做的菜,那份質樸,那份關愛。

古清生的美食散文,隨著他走遍天下的足跡,漸漸演繹成壹種獨特的旅食散文文本。《大嘴吃八方》、《左燒烤右煨湯》、《魚頭的思想》、《味蕾上的南方》、《食在江湖》、《徘徊的魚》等,迅猛竄紅各地書市,使古清生成了暢銷書作家。“吃喝”名氣遠播後,古清生每年收到全國各地邀請,或擔任美食顧問,或出席電視臺美食嘉賓。這為他寫作旅食散文創造了更好條件。他也儼然成了中國權威的美食家。有人戲言,如果朋友到北京找古清生,他帶妳去壹家特色酒店,那是壹般接待。如果他下廚為妳親手燒兩個菜,那是貴賓級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