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現在的熱度不如從前,其實我覺得有很多原因吧。
第壹點:節目定位不準,沒有清晰的發展路線《天天向上》做過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節目,也做過當段時間最火的娛樂明星訪談,包括湖南當地的特色美食介紹也上過《天天向上》的舞臺,定位漂移不定,失去了發展的方針路線。
後期與《快樂大本營》的定位發生碰撞,兩檔綜藝節目相似度越來越高的同時,差距也越來越明顯,觀眾都更加喜歡《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的競爭力便越來越弱。
第二點:除了汪涵,其他幾個主持人沒有什麽人格魅力在臺上只顯得舞臺擁擠,無法與嘉賓進行良好的互動與交流,配合不上汪涵。加上人多,舞臺小,後期處理又不行,顯得整個節目雜亂無章,不知主題為何物,觀看舒適度極差。
後期美食主題的欄目做的次數太多,讓觀眾產生《天天向上》成為美食欄目的映象。且未將所做美食節目深度挖掘,找出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底蘊,顯得格調很低,觀眾並不喜歡。
第三點:人員變動過於頻繁除了汪涵是常駐,歐弟、小伍、俞灝明等都曾主持過《天天向上》,卻都在壹段時間後就換成了其他人,與汪涵才磨合好,觀眾剛熟悉他們的主持風格,人就換了,也讓跟著來的粉絲剛來就走,沒有長性。
從內容上來說,天天向上邀請的不僅僅是明星或者是去發掘明星背後的故事,更是邀請了社會各界的傑出人才和對社會有貢獻的奇人能士,當初就是這壹點果斷粉上了。從這裏知道的不僅僅是哈哈哈還有嗯,原來如此。
當初沒下發關於綜藝節目必須要有素人出鏡這點的時候天天向上就已經做到了。更貼近生活把每件事平凡的小事做到極致就是不平凡。
從廣義上講,可能現在綜藝百花齊放,魚龍混雜在加上湖南臺喜歡明星真人秀的節目,所以天天向上的播出日期從周五挪到周六到現在的周日,所以同時可能會出現所謂的熱度下降,因為畢竟周壹要早起。而且現在年輕人都是手機觀看電視節目這個網絡播出的數據量也是不可忽略的。
結語其實,《天天向上》如果能堅持自己最初的方針,我想也不會成為現在的四不像,希望它能早日找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