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故事如下:
亡羊補牢[wáng yáng bǔ láo]:寓意犯了錯誤,立即改正,就能減少錯誤。遭到失誤,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則可以避免繼續出現的損失。出自《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南轅北轍[nán yuán běi zhé]:寓意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麽事,只有首先看準方向,才能 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麽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出自《戰國策·魏策四》:“猶至楚而北行也。”
驚弓之鳥[jīng gōng zhī niǎo]:寓意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比喻經過驚嚇的人碰到壹點動靜就非常害怕。出自《戰國策·楚策四》;《晉書·王鑒傳》:“黷武之眾易動,驚弓之鳥難安。”
葉公好龍[yè gōng hào lóng]:寓意比喻表面上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含貶義。出自漢·劉向《新序·雜事》記載:葉公子高非常喜歡龍,器物上刻著龍,房屋上也畫著龍。真龍知道了,來到葉公家裏,把頭探進窗子。葉公壹見,嚇得拔腿就跑。
畫龍點睛[huà lóng diǎn jīng]:寓意這則故事原來是說南北朝著名的畫家張僧繇繪畫技藝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詞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出自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