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牛肉丸的來歷

牛肉丸的來歷

在清末及民國初期,賣牛肉丸的小販大部分是客家人,他們挑著小擔在汕頭老市區、潮汕地區挨街串巷叫賣。尤其是晚上,在韓堤路八角亭至中山公園後面的韓江壹帶,常有穿梭小舟,船頭掛著壹盞小燈,專為停泊在那裏的潮汕貨船供賣夜宵,專賣牛肉丸。

20世紀40年代的新興街壹帶飲食攤檔甚多。改革開放以來,牛肉丸成為汕尾乃至潮汕美食美名遠揚,其中尤以用料上等口味正宗的牛肉丸著稱。

在過去,農家多數養牛,在商品經濟不是很發達的時候,生牛肉過剩沒法長期保存,所以他們把牛肉剁碎加鹽擠成丸子煮熟,漸而成為當地的壹種小吃。而真正讓牛肉丸成為遠近聞名的潮汕小吃,直至被評為“中華名小食”名揚海內外卻還得歸功於潮汕大廚。

早在20世紀20年代,在汕頭埠最繁華的小公園壹帶,聰明的潮汕師傅發現牛肉丸受歡迎也很有特色,便將它引進“移植”過來。並從選料、配料到制作方法都進行創新和改造,從而創造出了獨具特色的潮汕牛七牛肉丸。

擴展資料:

寧海牛肉丸:相傳在清朝初年寧海縣逢年過節就有做牛肉丸的風俗,而有證可考的最早只有在《寧海縣誌》中記錄民國初年的“早上舂米做年糕,晚上舂肉做牛丸”來祭奠明朝名臣方孝孺而流傳至今。

玉林牛肉丸:玉林的牛肉丸,傳說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它好就好在“脆”字上面。初到玉林城的外來賓客,如果嘗到的牛肉丸是又松又脆、又滑又香、細嚼無渣、湯清而鮮者,那肯定是上佳貨色。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牛肉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