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做壹名研究型的老師

做壹名研究型的老師

陶行知先生說:“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也有人說:‘’學深為師,品正為範。”從中可見,學乃教育之基礎,德乃育之本源,“學高”才能“教書”,“身正”方能“育人。

古人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壹名教師,本職工作就是:教書育人,即在學校中向學生傳遞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學生的體能,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把學生培養成社會需要的人。

那麽,什麽樣的教師才能將學生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呢?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長期的實踐告訴我們,我們需要的是德智俱全型的人民教師。

把教育當成事業研究。

教師在面對教育中的所有現象與問題時,倘若都能夠以壹種研究的眼光去打量與審視

並白覺地進行研究,然後結合自己的每壹個教育行為進個分析、比較、質疑等。那麽收獲的將不僅僅學生的喜愛,也可以提高對自身的專業能力和素養。

記得在教授識字單元中《中國美食》壹課時,《貝的故事》引入了甲骨文的象形字的識字方法,通過從字源的角度進行識字,發現這種識方法,學生的識字興趣很高。圖片的直觀性與形象性特點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同時通過學生在觀察圖片和猜字過程中,又極大地滿足了學生好奇心,因此學習興趣高漲。而本課中的美食介紹,結合了學生生活的經驗,讓學生大飽眼福的同時還意猶未盡。

於是我就思考:何不用壹種方式既將識方法融進去,同時又可以讓孩子體會美食樂趣?於是便有了以“美食中的漢字故事‘’為主題的手抄報設計。於是便有了壹份份精美的美食介紹,又在美食中隱含了壹個個有趣的漢字

事。有的孩子做的是“紅燒肉”,旁邊則有“燒”字的象形文的演變過程;有的孩子做的是“西紅柿蛋炒飯”壹樣,旁邊畫了“炒”的甲骨文的圖片。這樣既有趣,又能學到知識的方法,哪位學生會不愛呢?

以研究者的姿態來教學,不是束之高閣地把自己身於高高在尚的理論家角度去研究空洞的知識。而是應該基於平時教學的點點滴滴,以學生的知識觀為出發點,發現問題,並且去思考,如何能解決問題?又如何能更高效的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