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頭?年味喜慶的代表
舞獅子,是中國喜慶節日中不可或缺的傳統節目。舞獅子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廣東的舞獅表演最為有名,影視作品中的大俠黃飛鴻,就以舞獅聞名廣州。
獅子是由彩布條制作而成的。每頭獅子有兩個人合作表演,壹人舞頭,壹人舞尾。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做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在表演過程中,舞獅者要以各種招式來表現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陽剛之氣。
在中華美食當中,也有壹道用這喜慶吉祥的舞獅子為寓意的美食?獅子頭。獅子頭是由六成肥肉和四成瘦肉加上蔥、姜、雞蛋等配料斬成肉泥,做成拳頭大小的肉丸,可清蒸可紅燒,肥而不膩。但現代壹般會用較多瘦肉。
最初的獅子頭名為葵花斬肉,取的是菜刀剁碎豬肉時的外形特點,關於這道菜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隋唐時期,相傳當初隋煬帝聯通了前朝修建的大小運河,使之成為整個國家的經濟和政治命脈,同時也可以將富庶的江南所產的糧食送到隋朝的帝都長安。
為了視察自己下令督造的世紀工程,隋煬帝便乘著龍舟來到江南,為此各地官員紛紛進獻物產和美食,這其中就包括這道葵花斬肉。不過這個版本的故事往往都出自於民間傳說和筆記,在正史中自然不會提及所謂的飲食之事。
因為古代並沒有絞肉機,所以肉餡是完全依靠手工剁碎的,這無疑是個又累又不討好的活兒,所以連帶著葵花斬肉這道菜在古代這不是尋常百姓能夠吃到的。不過好在現如今,不論是豬肉還是其他什麽肉,都不難吃到。
而在各個地方,獅子頭還有很多其他的名字,比如在筆者家鄉東北,就將獅子頭稱為四喜丸子,壹般會在婚宴中,作為壓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