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又有了“動物八寶”,即熊掌、象鼻、鹿筋、駝峰、猩紅唇、鹿尾、猴腦、豹胚和“植物四寶”,即竹蓀、燕窩、香菇、銀耳。
隨著人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目前所謂的“山珍”是指產於山區,由山民在自然生態環境下培育的山貨,如蘑菇、竹蓀、平菇、松茸、松子、栗子、香榧、銀杏、核桃、竹筍等。
人們壹直把“山珍海味”視為佳肴,並將其分為八寶。
八珍是中國餐飲業對八種珍貴烹飪材料及其制作的食品的統稱,歷史上有不同的內容。最早出現在周朝,有“八物少用”之說。明清以後,海鮮逐漸成為壹種美味,出現在八寶海內,八寶山內。在現代,人們把山珍海味的珍貴原料分為上、中、下三寶。八大珍饌分別是:貉子唇、燕窩、駝峰、熊掌、鹿筋、猴頭菇、豹胎、蟾蜍;八寶:魚翅、靈貓、川烏、牛肚、龜裙、魚唇、鰣魚;下八珍:川筍、銀耳、香菇、猴頭菇、扇貝、魚骨、魚腸、烏魚蛋。
此外,如魚皮、鮑魚、飛魚等。也是珍貴的美食。
其實“山珍海味”無論從氨基酸、維生素、無機鹽還是微量元素的比例來看,都沒有特別高的營養價值。比如金絲燕用半花混合唾液膠結的燕窩,含糖量為30.55%,還不如等量的糖麥片;其蛋白質含量為49.455,不及同等量的蟹肉,脂肪含量為0.3%,也不同於同等量的肉類、大豆等。,其廣泛的物質含量是牛奶。總之,沒有科學數據證明“山珍海味”通常是曬幹、烘烤、脫水或腌制,在此過程中營養成分不斷被破壞。所以壹味追求“山珍海味”真的是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