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回暖,清明、五壹等小長假接踵而來,旅遊又成為大家的熱門話題。跟團旅遊節奏快、靈活度不高、行程固定;自由行需要做攻略,到了目的地語言又不通。於是,由“當地人”提供的私人旅遊業務悄然興起。 這裏說的“當地人”均是在旅行目的地生活多年的人,有客棧老板、司機或留學生等,對當地的景區、美食、住宿等方面很熟悉,業務發展主要在網上,通過微信等網絡社交方式,為遊客私人定制原汁原味的本土旅遊。 “以前跟旅行團去玩,走馬觀花的,又不自由。後來聽朋友介紹了找了個‘當地人’當向導,我上個月去西安玩,就是西安人小徐帶我們玩了5天,感覺自己就像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壹樣,玩得很開心,價格比旅行團便宜不少。”杭州的何女士說。 但這樣的“陌生人”導遊,會不會有風險呢? “當地人”旅遊業務的興起,自然少不了出境市場的火爆。2013年,中國公民出境總人數為9819萬人次,比2012年增長18%,又創下了歷史新高。但隨著大家口味越來越刁,私人定制旅遊項目開始走紅。 泰國納瑞宣大學生Santisuk經營的“泰國遊樂園”淘寶店,自去年5月開店以來,受到諸多好評,業務範圍包括私人導遊、火車票代訂、線路定制等。 杭州的孫女士上月去清邁玩,最後就是找了Santisuk做導遊。“原本是想參加旅行團的,5天4晚4000多塊錢,但看了具體路線後,覺得沒什麽意思。” 那麽,讓當地人當私人導遊帶著遊玩目的地,有什麽優勢呢? 因為在旅行目的地呆了許多年,這些“當地人向導”能制定出個性化線路,是顧客受青睞的壹個重要原因。 小編要提醒遊客,嘗鮮的同時也要甄別清楚,在決定去目的地旅行前,壹定要對“當地人向導”的身份等相關信息有所了解,做好溝通工作,否則壹旦去目的地旅行後,發生了糾紛,維權起來就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