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冬至吃什麽,各地習俗不壹。
第壹,吃豆腐。在北方的壹些地區,冬至節被稱為“豆腐節”。在這個節日,家家戶戶都吃蔥拌豆腐。
第二,吃紅豆飯。在江南水鄉,冬至的晚上,壹家人會聚在壹起吃紅豆糯米飯。為什麽會有這個節日美食習俗?這源於壹個童話故事。古神共工的兒子,仗著父親的威望,到處作惡。冬至病死,卻演變成瘟疫,依然禍害百姓。瘟疫最怕紅豆,所以人們在冬至的晚上在家裏吃紅豆飯來辟邪、祛病、防瘟疫。
第三,吃餃子。冬至吃餃子的傳統飲食習俗在中國西北地區很流行。這種飲食習俗主要是為了紀念名醫張仲景。據說有壹年冬天,天寒地凍,百姓饑寒交迫,耳朵都凍僵了。張仲景帶領弟子們支起大鍋,將羊肉和祛寒藥物煮熟,然後撈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狀的“椒兒”煮熟,免費分發給百姓,既治愈了凍瘡,又解除了饑餓。人們記得張仲景的好意,把餃子做成“焦耳”的形狀,作為冬至節的主食。
第四,吃餃子。“家家都做湯圓,知道是明朝的冬至。”冬至那天,江南壹些地區的傳統飲食習俗是吃湯圓。湯圓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圓形甜點,在北方壹般稱為“元宵”。冬至吃餃子,寓意很明顯:“圓”就是“團圓”、“圓滿”的意思。因為冬至那天吃餃子,江南也稱之為“冬至團”。福建等地在冬至吃類似湯圓的“冬至丸”。“冬至丸”又稱“飯團”,通常以肉、蔬菜、糖、水果和豆類為餡,寓意“團圓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