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化勞動理論是這部手稿中最重要的內容,它涉及馬克思對國民經濟學的批判和對工人異化的理解,蘊含著深刻的人文內涵。《私有財產與共產主義》、《批判與前景》批判和吸收了黑格爾。
值得註意的是,此後,馬克思基本上再也沒有使用過“異化”壹詞。這表明這壹觀點反映了早期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不成熟認識。
然而,西方馬克思主義正是從異化出發重新解讀馬克思的經典著作。
了解:
手稿具體揭示了當時歷史時期資本主義社會中無產階級的真實生活狀態(指出工人的生活不是人的正常狀態而是異化狀態),探討了工人真實生活狀況的根源(在考察人性和人性的基礎上),勾勒了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的狀態。科學發展觀的實現是壹場偉大而生動的社會實踐,它強調把“以人為本”作為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的根本目的和要求,使人的本質屬性在波瀾壯闊的社會發展實踐中得到充分而完整的展現。
《手稿》以人為本、非異化的人為本、普通人與具體人的統壹、現實人與理想人的統壹、人與自然的統壹,是充分闡釋科學發展本質的本源思維。
人是國家和社會的主體和主人,也是壹切社會活動的主體。壹切生產和經濟活動都是人民的活動,也是為人民服務的活動。沒有這壹點,物質生產乃至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就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必然會出現異化。“科學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離開發展這個主題是沒有意義的。”科學發展觀的第壹要務是發展,但這種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壹直強調“人”是發展理論的制定者和完善者,人既是發展的動力也是發展的目的,壹切發展都要圍繞“人”這個中心進行,因此可以超越純粹唯物主義所追求的“以物為本”或“以利為本”的價值觀念以及將人簡單工具化的行為和做法。
參考資料:
王虎與科學發展觀實現的動力場探析——基於人性思想的三重分析
丁春華:馬克思主義民本思想探源——基於1844《經濟哲學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