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婆豆腐是具有四川特色的傳統名菜,以麻辣鮮香著稱於世。這道菜制作工藝獨特,融合了川菜的精髓,展現了四川人民對美食的熱愛和創新精神。然而,麻婆豆腐雖然在我國食品界享有很高的聲譽,但並不屬於國家級非物質食品制作技藝的範疇。
早期的麻婆豆腐是用植物油和黃牛肉做成的。烹飪手法是在鍋裏炒壹大勺植物油,然後放壹把剁椒末,再放入牛肉,煮到幹脆再放入豆豉。之後加入豆腐,加少許水鏟幾下拌勻。最後蓋上鍋蓋,小火把湯擦幹。出鍋前撒上花椒粉。
上世紀60年代制作麻婆豆腐時,用的是花生油作為油,而牛肉不限於牛和豬。炒肉,放入豆瓣醬、豆豉、紅椒粉、醬油、鹽、糖,炒香後放入豆腐片和高湯,燒開,放入蔥、姜、蒜,加水勾芡,放入花椒粉、香油,出鍋。食材和工序都有所改變,口味強調麻、辣、辣、鹹。
典故和傳說
清朝末年,成都萬福橋碼頭旁邊有個小飯館。它的老板娘文長得又漂亮又白,而她的丈夫陳春福因為臉上有麻子,被鄰居們叫做陳麻子。因此,文被謚號為陳麻婆。這家店以供應美味的豆腐而聞名,所以人們將這道菜命名為“麻婆豆腐”。
同治元年(1862),陳麻婆接待了壹批碼頭工人和搬運工。商店裏沒有多少菜。就在打烊前,另壹群人要了壹份又熱又便宜的菜。陳麻婆用剩下的豆腐和牛肉末,還有豆瓣、豆豉等原料,煮出了壹道又香又辣的豆腐。
這群人吃完後贊不絕口,開心地大叫。後來這道菜逐漸成為陳家的招牌菜,吸引了很多人來品嘗。因為這種豆腐又麻又辣,老板娘也叫陳麻婆。於是,這道豆腐菜就叫陳麻婆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