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老砦鎮的地方文化

老砦鎮的地方文化

老砦鎮團民聚居,約占全鎮總人口的80%,多是1855年因黃河泛濫從鄆城、巨野遷來,在此結棚墾荒,持械自衛,歷史上形成了“魏團”和“任團”兩個團。1860年後,團民與逃荒後返回家鄉的本地土著居民產生訴訟、械鬥等沖突,挖溝隔離,相互敵視,不相來往。隨著時間的推移與觀念的轉變,20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關系逐漸和解,改革開放後雙方隔閡消失。

老砦團民與故居老家的關系十分密切,其風土人情、生活習俗、方言俚語等有其獨特之處,與鄆城、巨野老家幾乎完全相同。清代成團立村時,有的為寄托對家鄉的懷念,特取用老家原村名作為新村莊的名稱。 因老砦居民絕大多數是外地遷民,且歷史上與周圍土著居民互不往來,保留了巨野老家方言的特點,故老砦話與魚臺縣內其他各地方言差異較大。

老砦話分尖團,其中有些合口字今讀洪音,魚臺縣內其他各地不分尖團,相應的壹些字今讀細音;老砦話分平翹舌,魚臺其他各地不分;s聲母拼合口呼字讀音老砦多讀f聲母,例如“說”念“fo”,而魚臺縣其他各地讀sh聲母;“娘”、“貓”等字,老砦話讀陰平(第壹聲),魚臺其他各地讀陽平(第二聲);老砦稱“父親”為“爹”,魚臺其他地區叫“達達”;老砦稱南瓜為“京瓜”,魚臺其他各地叫“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