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管是小縣城還是大都市,綠化皆在如火如荼的開展著。為擴大綠地面積,“百年大樹搬進城”的新聞已成司空見慣的舊聞,街頭巷尾市民休憩的公園裏裏,似乎沒有老樹來點綴,就缺少了生命的靈氣。在鄉間心平氣和頤養天年的老樹,也就成了被某些人牽掛的東西,成了交易中的物品,失去安寧生活的環境。 老樹被砍其粗枝,斫之主根,用草繩捆的嚴嚴實實,滿身傷痕的搬進貨車,背井離鄉的到了陌生的城市。落腳無泥,只有殘磚碎瓦,縱然是水,亦得靠人施舍。拼著老命無奈的與命運抗爭,才勉強的吐出幾葉綠芽,卻不知再能過幾度春秋。那殘枝上套著不忍睹目的白色塑料袋,遮擋住了流血的傷口,就再也沒有人去關註它的前程。
聽說它們的到來,是當地人的樂意捐贈支持城裏建設,但我總覺得有些牽強附會。前段時間,修建徽杭高速公路,市報還登載了壹讓道古樟的尊敬老樹的新聞。難道當地的村民真的願意故鄉土地上出現觸目驚心的大泥坑,也不要春意盎然的老樹嗎?還是事出有因呢?我猶豫的陷入了沈思默想。 壹個偶然的機會,我去報刊亭買報紙,聽到我賴以生存的這小城那名聲在外的徽園裏那棵百年的桂樹的來歷:那桂樹原本生長在壹鄉下山林間人家的祖屋旁,當樹販子發現後,硬纏著主人——壹六七十歲的老嫗賣給他,開價是五百元。老嫗的子女都在外打工,她壹個寡居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