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上海靜安區有什麽美食?

上海靜安區有什麽美食?

1、城隍廟五香豆。城隍廟五香豆用料講究,火候適當。所用原料是專門選自浙江省余姚縣出產的蠶豆,挑選極為嚴格,黃皮豆和蟲蛀豆都不能用,要使用清壹色的青皮豆,洗幹凈用水煮。燒煮用的是雙眼竈,上面放壹只清水鍋,壹只糖水鍋。當清水鍋水溫達到攝氏60度左右時候,再把洗凈的蠶豆放進去,煮壹段時間,豆熟後往糖水鍋裏撈。半個小時左右,見豆皮上泛出鹽花,可以起鍋把豆晾在竹絲容器裏,涼透、幹燥後即為五香豆。皮薄肉松,鹽霜均勻,咬嚼柔糯。吃到嘴裏香噴噴、甜滋滋,別有風味。

2、蟹黃灌湯包 。將面粉加水和勻揉透,放置片刻,豬肉剁成肉茸,蟹內剁碎,鍋內加豬油燒熱,放入蟹肉、蟹黃、姜末煸出蟹油,與肉茸、皮凍、醬油、料酒等調拌成餡;將面團搓成長條,揪成每50克4個的面坯,搟成圓皮,加餡捏成提褶包,上蒸籠用旺火蒸10分鐘即可。

3、上海擂沙湯圓 。上海的擂沙湯圓,已有70多年歷史,舊時是先用壹只內壁帶有梭形紋路的缸瓦土沙盆,再用壹支質地堅硬的石榴木作為磨粉漿的“擂漿棍”,往沙盆中放入炒香的幹豆,如花生、芝麻或黃豆,幹磨出碎末粉狀的“香沙”;最後,煮熟的湯圓在“香沙”裏滾來滾去,於是粘粘的糯米丸子粘滿了盈香撲鼻的“香沙”,故名為擂沙湯圓。有的食肆把它作為即點即做的點心,要吃的就是壹咬餡料就有如流沙般湧出的新鮮感覺。

4、巧果。巧果是滬式糕點中的傳統產品,民間常以“七曲八彎”來形容“七巧”的形狀。上海郊縣農村有這樣的習俗,即新婚婦女在農歷七月初七(俗稱巧日)走娘家時,都從娘家帶些巧果回來送給丈夫。因此,每年農歷七月初七前後乃是巧果的生產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