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前夕,奶奶打電話來對我說打算在清明節的時候做些艾餃,並要我和爸媽到時回去吃。我愉快地答應了,終於等到了4月5日,爸爸帶著我和媽媽壹起興高采烈地回到了老家!
壹進家門,阿傑哥哥就嚷著要去田間采艾草。於是我們拎著竹籃跑遍整個田野,在草叢中仔細尋找著艾草。當我發現它時,就會有很大的成就感,並大聲嚷著爸媽壹起過來摘。沒多久,籃子已被裝得滿滿的,這時媽媽就對我們下命令似的喊:“夠了,夠了,我們該回去開工啦!”
回到家裏,我看到奶奶早已將做艾餃的餡放在餐桌上,甜的,鹹的都有。甜的是由豆沙、白糖等攪拌在壹起的,鹹的是鹹菜、竹筍、肉絲等調和而成。接下來可要忙壞奶奶了:她先將我們剛采回來的艾草上的葉子放在清水中洗幹凈;然後放在鍋中煮熟,拿出來後擠幹水與面粉混合在壹起揉啊揉,不壹會兒就被揉成了壹長條青綠色的面團,最後分捏出來壹個又壹個的小團子。壹旁的我看著很好奇,要求奶奶教我學做艾餃。不過沒等我做幾個,就有了另類的想法,我把艾餃做成各種各樣的形狀 妳也可以投稿,有的好像大餅、有的好像湯團、還有的好像小鳥……真是可愛極了!奶奶還壹個勁地誇我很能幹,又有創意!
艾餃雖然做好了但還不能馬上吃,就差最後上鍋蒸了。聞著鍋中散發出來的壹陣陣清香,我差點流下了口水,爸爸笑著說我真是壹只小饞貓。終於等到開了鍋,吃著自己親手做的艾餃,感覺很美味,還壹口氣吃了好幾只呢!
清明節雖然過去了,但我會永遠記住這個難忘又快樂的日子。等到明年清明節時,我還是會漫山遍野去找艾草,還是會和家人聚在壹起做艾餃、蒸艾餃、吃艾餃。呵呵,為什麽呢?因為這個風俗將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