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莖葉作蔬菜和調香料,並有健胃消食作用;果實可提芳香油;種子含油約20%;果入藥,有驅風、透疹、健胃、祛痰之效。
鹽須菜,又叫香菜,學名芫荽,屬傘形目雙子葉植物綱,是壹種有特殊香氣的植物,壹般用作食用。原產歐洲地中海地區,我國西漢時(公元前壹世紀)張騫從西域帶回。
擴展資料
香菜,傘形科芫荽屬壹年生草本植物,傳統中醫認為,香菜性溫、味甘,能健胃消食,發汗透疹,利尿通便,驅風解毒。《本草綱目》《羅氏會約醫鏡》中有記載。
香菜的別名有很多:香菜的叫法因地域而異,又叫做鹽荽、園荽、香荽、蕪荽、胡荽、香茹、香草、香茸、蜜蜂草等。傳說它的原產地為地中海沿岸,在漢代的時候傳入我國。始載於《嘉祐本草》人們常以其鮮嫩的莖葉作調料蔬菜食用。
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種植廣泛,全國各地市場均有銷售,其根白色泛黃,主根較粗大,側根須生不規則。根生葉長10~50厘米不等,葉片似芹菜葉,三回羽狀全裂,裂片圓形,有渦角或回角。莖生葉柄漸短,莖枝長,葉片三至多回羽狀分裂,裂片狹線形。復傘形花序頂生和腋生,花小、白色或粉色。果雙懸。
香菜是餐桌上常見的蔬菜佳品,經常用來調味,妝點美食,即將其洗凈後切碎,撒在菜上或湯中,既美觀又可增進菜、湯的香味。香菜可清炒、涼拌及做餡料食用。香菜雖然貌不驚人很普遍,但是香菜的保健功效和營養價值卻不可小瞧。
分布範圍:
原產歐洲地中海地區,我國西漢時(公元前壹世紀)張騫從西域帶回,現我國東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廣東、廣西、陜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省區均有栽培。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香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