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蛋撻,又稱葡萄牙奶油蛋撻、焦糖瑪奇朵蛋撻,屬於蛋撻的壹種。港澳粵菜,稱為葡撻,是壹種酥皮呈奶油狀的小糕點,表面發黑(糖過度加熱後呈焦糖色)是其特點。
1989年,英國人安德魯·斯托(Andrew Stow)將葡萄牙餡餅帶到了澳門。在改用英式奶油餡並減少糖量後,它們立刻吸引了許多人,成為澳門著名的小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Milktar的蛋撻。
葡萄牙蛋撻的起源;
相傳最遲在18世紀,由葡萄牙裏斯本傑羅尼莫修道院的修女發明。1837年在世俗蛋糕店賣的。當時之所以叫貝琳達,是因為這家店位於裏斯本的貝琳達地區。
最早的葡萄牙蛋撻來自英國人安德魯·斯托。在裏斯本附近城市貝倫吃了傳統糕點Pasteis de Nata後,他決定在傳統食譜中加入自己的想法。於是他在澳門路1989附近開了安德魯蛋糕店,用豬油、面粉、水和雞蛋,以及英式糕點做法,做出了廣受歡迎的葡萄牙蛋撻。
葡蛋撻(葡撻)是澳門最有名的小吃,特別註重烘焙技巧。深受食客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