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為傳說有壹個書生每天吃妻子過橋送過來的米線而中舉的故事,才流傳下來的。還有就是因為它的做法,大家才如此叫的。
過橋米線是雲南滇南地區特有的小吃,屬滇菜系,起源於蒙自地區,由湯料、佐料、生的豬裏脊肉片、雞脯肉片、烏魚片及五成熟的豬腰片、肚頭片、水發魷魚片制作而成。輔料有來過的豌豆尖、韭菜,以及芫荽、蔥絲、草芽絲、姜絲、玉蘭片、氽過的豆腐皮;四是主食,即用水略燙過的米線。鵝油封面,湯汁滾燙,但不冒熱氣。
傳說很早以前,有壹位書生在雲南南湖的湖心亭苦讀書,他的妻子每天都要過壹座橋給這個書生送飯。有壹天,妻子覺得丈夫很辛苦就燉了只雞放進土罐裏準備送給丈夫吃,可是中途有事便耽擱了,等回來才發現土罐裏的雞還是熱的,打開壹看,發現上面有壹層厚厚的黃油,於是就用雞油燙米線給丈夫吃,書生吃後贊不絕口。因為妻子每天送飯都要從南湖的橋上過,所以書生起名為“過橋米線”。
有壹天,女人燉了壹只肥母雞,準備送去給士子,豈料因為身體不適,耽誤了出門送飯。她在忙亂懊惱之際,驚喜地發現湯碗竟還是熱的。
“她看看湯上浮著壹層金漿脂潤的雞油,頓時明白了雞油能夠聚熱保溫。後來她試著把飛薄的生魚片,放在熱雞湯裏,壹燙就熟,而且肉嫩滑香,鮮腴可口。於是她每天帶著布滿黃油濃郁的熱雞湯和片好生魚片的米線,走過長橋送給丈夫,讓他享受甘肥適口熱氣騰騰的美味。”由此,“過橋米線”的烹飪方式也就傳承了下來。
根據在雲南居住過的朋友所說,真正的過橋米線,應當是以清湯為底,加入多種肉類,吃的是食材本身的鮮香,而非重油重鹽的爽辣。
雲南地處國境西南,四季如春,依山傍水,山珍、淡水魚鮮、新鮮蔬菜等食材應有盡有,又無須以飲食來對抗極端氣候,是以滇菜風味獨特,多以鮮嫩甘甜、酸辣微麻為主。也有壹種說法是,這種“米線放到湯碗裏燙熟再吃”的方法,即可稱為“過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