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夜半鐘聲到客船的上壹句

夜半鐘聲到客船的上壹句

“夜半鐘聲到客船”的上壹句:“姑蘇城外寒山寺”。

此句出自唐代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翻譯: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裏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註釋:

1、楓橋: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楓橋街道閶門外。有人說“楓江古為封江”“楓橋舊作封橋”,也有人說,“舊把此橋誤作封橋,到王珪才改正為楓橋”,還有人說,“本為封江、封橋,王珪改封為楓,人們震懾權勢,只得趨附”。

2、烏啼:壹說為烏鴉啼鳴,壹說為烏啼鎮。

3、霜滿天:空氣極冷的形象語。霜,不可能滿天,這個“霜”字應當體會作嚴寒。

4、江楓:壹般解釋作“江邊楓樹”,江指吳淞江,源自太湖,流經上海,匯入長江,俗稱蘇州河。

《楓橋夜泊》賞析

唐朝安史之亂後,張繼途經寒山寺時寫下這首羈旅詩。此詩精確而細膩地描述了壹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

此外,這首詩也將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現出來,是寫愁的代表作。全詩句句形象鮮明,可感可畫,句與句之間邏輯關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內容曉暢易解。

《楓橋夜泊》是壹首情與景交織在壹起的古詩,全詩除了“對愁眠”外,其余都是刻意繪景。它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過描繪秋江月夜的美景,間接而自然地把詩人旅途寂寞的郁結愁思寄托於景物而抒發出來。

欲抒情,先繪景,情隨景發,是這首古詩顯著的藝術特點。由此可見,在借景抒情的古詩中,作者的情感是通過所描繪的景物來抒發的。在教學這類古詩時,我們既要欣賞作者描繪的景物,更重要的是理解他憑借景物巧妙抒情的技巧,這樣才能真正地讀懂了古詩。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楓橋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