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幾千年前,江湖河泊裏有壹種雙螯八足,形狀兇惡的甲殼蟲。不僅偷吃稻谷,還會用螯傷人,故稱之為“夾人蟲”。後來,大禹到江南治水,派壯士巴解督工,夾人蟲的侵擾,嚴重妨礙著工程。巴解想出壹法,在城邊掘條圍溝,圍溝裏灌進沸水。夾人蟲過來,就此紛紛跌入溝裏燙死。燙死的夾人蟲渾身通紅,發出壹股引人的鮮美香味。巴解好奇地把甲殼掰開來,壹聞香味更濃。便大著膽子咬壹口,誰知味道鮮透,比什麽東西都好吃,於是被人畏的害蟲壹下成了家喻戶曉的美食。大家為了感激敢為天下先的巴解,用解字下面加個蟲字,稱夾人蟲為“蟹”,意思是巴解征服夾人蟲,是天下第壹食蟹人。
此是傳說,並無出處。
目前我們可以找到的,關於“天下第壹個吃螃蟹”的最早明確記載,只有東漢郭憲撰的《漢武洞冥記》簡稱《洞冥記》。其卷三有:“善苑國嘗貢壹蟹,長九尺,有百足四螯,因名百足蟹。煮其殼勝於黃膠,亦謂之螯膠,勝鳳喙之膠也。”《洞冥記》記怪異之事,內容多半無稽,但其字句妍華,且有些材料,亦有壹定學術價值,後代文人樂於采摭征引。善苑國是西域諸國之壹,據《太平禦覽》引用的《嶺南異物誌》雲:“嘗有行海得州渚,林木甚茂,乃維舟登崖,系於水旁,半炊而林沒於水,其纜忽斷,乃得去,詳視之,大蟹也。”由是可知,中國人第壹次吃的螃蟹,可能是海蟹。而百足蟹也許是海蟹的文學形象,至於是不是漢武帝是否是中國第壹個吃螃蟹的人,我故妄言之,諸位不妨故妄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