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壹時期,飲食文化在中國的傳播愈演愈烈。張騫等人不僅從西域引進了葫蘆、核桃、香菜、胡麻、胡蘿蔔、石榴等物產,還從中原向西域引進了桃、李、杏、梨、姜、茶等物產和飲食文化。如今,在前西域漢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來自中原的木筷子。中國傳統燒烤技術之壹的鐵板烤肉也很早就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中亞和西亞,並最終形成了當地人們喜歡吃的烤串。
唐代的長安是當時世界文化的中心,為各民族飲食文化的交流融合提供了便利。胡漢民族的傳統飲食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漢唐時期“吃肉喝奶酪”開始成為整個北方和西北地區胡漢民族的共同飲食特征。
我們今天每天吃的蔬菜大約有160種。然而,在100多種常見蔬菜中,約有壹半原產於中國,約有壹半從國外進口。漢唐時期,中原地區通過與西北少數民族的交流,引進了苜蓿、菠菜、蕓苔、葫蘆、豆類、大蒜和香菜、葡萄、杏仁、西瓜和石榴等多種蔬菜和水果,以及胡椒和糖等香料。與此同時,西域的烹飪方法也傳入了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