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凈化空氣。
北京林業大學近日發布的《森林對PM2.5等顆粒物的調控功能與技術研究》認為,森林植被可以使北京二級空氣質量藍天每年增加15天。該項目是由國家林業局於2013年1月啟動的國家林業公益性項目重大科研專項。
據該項目負責人余新曉教授介紹,通過覆蓋首都圈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站網絡的研究發現,植被對大氣顆粒物的清除過程主要有沈降、阻滯和吸附三種方式,研究分辨出了不同森林植被配置模式調控PM2.5作用能力的強弱,篩選出了雪松、白皮松、油松、欒樹、刺槐等滯塵能力較強的樹種。
2、美食和休閑。
茂密的森林提供了大量木材,還有鮮蘑、野果等食材。人們走進森林會好奇,每棵樹後面會不會躲著小鹿、野豬或狼。森林激發了人們各種情感,無需看恐怖電影、讀鬼怪書籍、聽陰森森的聲音,森林本身就有無數的故事。
擴展資料:
森林對人類的困擾:
因為森林會讓人迷惘,找不到回家的路。18世紀綠林好漢出沒森林,各路盜匪在林中殺人越貨。直到19世紀末,隨著德國“漫步鳥”協會的成立,厭倦工業化的城市人又重新發現森林的寶貴,德國才成為壹個人們可以在林間自由漫步的國度。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出現了壹次集體性恐慌:擔心德國黑森林全部死亡!當時有生物學家認為,樹冠不完整的樹木,即使還有綠葉也是壹棵將死之樹。後來的調查表明,黑森林沒有死,它只是對人類和環境變化的壹次自我調節和適應。德國人這才如釋重負。
人民網-德國人為何熱愛森林
人民網-森林對顆粒物的吸附作用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