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是壹套獨特的制做方法,那些嫩而不老,幹而不碎的米粉與粉面,均為米店的特制而成,切絲細、麻油香、醬油上乘(當地謂之“三伏抽秋”醬油)。原先的米粉與粉面有素湯素煮和葷油肉絲幾種, 民國以後,新品種不斷增加。在清真寺有燒鴨米粉、開洋米粉等;在葷菜館有春筍米粉、冬菇米粉、蟹黃米粉、雞肉米粉等。
既賣粉面,就要兼賣粉面,當年粉面以“蟹殼黃”最為叫座。它形如螃蟹,顏色如煮熟的蟹殼。這種粉面用精白米作原料,使堿適中,水溫壹定,揉面細致,餡子考究,入爐火候適當,故而,質量不同凡響。
九江小吃,還有回鹵幹和鹵茶雞蛋。回鹵幹是薄片的炸豆腐用水回煮。鍋中放上幾撮黃豆芽,以取其細微的清香和鮮味。鹵茶蛋取料貴在新鮮,最講究的是“頭生蛋”。店家將鮮蛋洗凈、煮熟、去殼,並在蛋白之上淺淺地劃幾條刀口,以便透味,入鍋加料烹煮要用文火,煮的時間不能太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