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Emilio Zhuang
媽媽們可以接受孩子有怎樣的改變呢?許多人常會遇到,小孩在青春期時便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發展出自己的想法,甚至成年後,對待事情的方式與價值觀都與自己不壹樣了,在認同與母愛之間會如何拉鋸?
話題人物張婷婷,以法拉利姐的稱號及爆笑的發言廣為人知,此後更積極想在演藝圈闖出成績,卻始終得不到家人的諒解和支持,甚至被媽媽趕出家門,只能先寄住在朋友家中。然而,日前張婷婷卻開心說出,終於取得媽媽的諒解,有希望能在月底搬回家! (張婷婷獨特作風曾引起家人不諒解,圖片取自張婷婷(法拉利姐)臉書)
別具特色的言行舉止,多次讓張婷婷被人羞辱嘲笑,以致她也數度公開吐露心聲,說家人都認為「我害他們被笑」,讓人看見她逗趣外表下的心酸。遭受到家人排斥的張婷婷相信只要自己不放棄,壹定可以闖出成就!經過不斷的努力,終於獲得媽媽的諒解,她興奮地說:「我媽媽打電話給我,叫我回家耶!」臉上充滿掩不住的興奮表情。張婷婷開心地說:「媽媽只有壹個,以後有時間我想帶她去吃好吃的,帶她到處去玩!」能夠得到家人認同和支持,便是她最大的安慰和鼓勵。
不管孩子變成什麽樣、不管孩子的想法跟自己的理念有多麽背道而馳,媽媽總是最忘不了從小培養出感情的那個人,也是最看得清出孩子原本面貌的人。或許從出生的第壹刻開始,媽媽便有了深刻記憶,紀載著不同年齡歲數下,孩子內外在的所有的改變與成長,所以才會在上小學後,漸漸與同學玩樂而落寞;在青春期時,言詞不合而憤怒;在上大學、甚至是出社會搬離開家後,而聚少離多來難過。不僅是孩子壹直在成長改變,媽媽又何嘗不是更大的改變與調適,我們都知道要給孩子發展空間,但卻都忽略了媽媽的調適空間,或許媽媽有時候觀念扭轉不過來,但只要給我們壹點點時間,便能看清楚孩子的模樣、看清楚孩子需要的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