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雪挑來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是清代文人李漁在《閑情偶寄》中對白菜的贊美之詞。詳細解釋如下:
1、這裏的“菘”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白菜,而“踏地菘”則是指白菜在冬天被雪覆蓋,需要人們去雪地裏將其挑選出來。這句詩描繪了壹幅冬日裏人們冒著嚴寒,踏雪尋菜的畫面,充滿了生活氣息。
2、白菜是壹種非常常見的蔬菜,它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對人體健康有著諸多益處。而且,白菜的口感鮮美,無論是清炒、燉湯,還是做餡料,都能讓人食欲大增。
3、李漁在詩中將白菜的味道比喻為“蜜藕”,這是因為白菜的口感鮮嫩,味道甘甜,與藕的口感相似。而“更肥醲”則是形容白菜的味道更加醇厚,更有層次感。這句詩不僅贊美了白菜的美味,也表達了人們對美食的熱愛和追求。
4、在中國的飲食文化中,白菜壹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冬季,白菜更是成為了人們餐桌上的主角。因為白菜的營養豐富,而且價格低廉,所以在老百姓的生活中,白菜是不可或缺的食材。
撥雪挑來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的作者的相關資料
1、李漁(1611年—1680年),原名仙侶,字謫凡,號天徒,後改名漁,字笠鴻,號笠翁,別號覺世稗官、笠道人、隨庵主人、湖上笠翁等。他生於南直隸雉臯(今江蘇如臯)。李漁是明末清初的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和美學家。
2、自幼聰穎,擅長古文詞。41歲時,他離開家鄉去杭州,後來移居金陵,遊歷四方,廣交名士。公元1677年(清康熙十六年),他再次搬家到杭州,在雲居山東麓修建了層園。
3、李漁有豐富的藝術和生活經驗,他在六十歲前後開始系統地總結這些經驗,並使其上升為理論。康熙十年(1671年),《笠翁秘書第壹種》即《閑情偶寄》(又叫《笠翁偶集》)問世,這是李漁壹生藝術、生活經驗的結晶。《閑情偶寄》分為詞曲、演習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