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
陜西黃河鯉魚,主要產於陜西境內的黃河幹流及其重要支流河段,以黃河幹流河灣地帶的陜北神木、府谷和關中東部的華陰、潼關等市縣河段產量最豐。陜西黃河鯉魚以肉嫩鮮美、營養豐富,與寧夏黃河鯉、河南黃河鯉、山東黃河鯉、山西天橋黃河鯉並列為黃河幹流的“五大名鯉”。
擴展資料:
黃河鯉魚體態豐滿,肉質肥厚,細嫩鮮美,營養豐富。山東以黃河鯉魚為主料烹制的"糖醋鯉魚",於1983年在北京舉辦的全國烹調名師技術表演鑒定會上受到好評。
屬魚綱鯉科鯉魚屬的魚類。別名“鯉魚”、“鯉拐子”、“黃河金翅鯉”。體側扁,腹圓,2對顎須,咽齒3列,鱗片34~38。為中下層雜食性魚類。遍布全國各大江河、湖泊。產自黃河的鯉魚鱗片金黃閃光,各鰭尖部鮮紅,脊有厚肉,內臟少,骨骼小,尤以色澤鮮麗、肉質細嫩、氣味清香而著稱。寧夏盛產於青銅峽至石嘴山段黃河中,年產約30萬公斤,近年由於主河道汙染等原因而產量大減。
黃河水力資源:
1954年編制《黃河綜合利用規劃技術經濟報告》時,根據幹流落差4368米,計算得黃河幹流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2610萬千瓦。龍羊峽以下至人海口,***布置了46座梯級,利用落差2112米,總裝機容量2158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1048億千瓦時。
1979年全國水力資源普查結果:黃河流域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4054.8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3552億千瓦時,占全國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59221.8億千瓦時的6%。73.3%的水力資源分布在黃河幹流上,其中集中分布在瑪曲至青銅峽和河口鎮至花園口兩個河段,分別占幹流的53.9%和32.1%。
支流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078.2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944.5億千瓦時,其中水力資源蘊藏量大於1萬千瓦的支流***140條,大於50萬千瓦的支流僅有洮河、湟水、渭河3條,其他支流蘊藏量大多小於10萬千瓦,開發條件亦較差。
全流域可能開發的裝機容量大於1萬千瓦以上的水電站***100座,總裝機容量2727.7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1137.2億千瓦時,占全國可開發水力資源的6.1%,在全國7大江河中居第二位。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黃河鯉魚
百度百科-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