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1,瘦豬肉(多少無所謂,這是個估計。不要太精確。)
2.青椒
3、姜絲/姜末(只是隨便切點,不是很精確)
4.油
5、料酒1湯匙(我發現用料酒炒出來的肉往往味道不好。現在我通常用日本清酒代替料酒。我覺得這樣炒出來的肉味道更好。妳可以試試。)
6.水澱粉(澱粉與適量水混合。澱粉=玉米澱粉)
7.鹽
8、壹湯匙醬油
9、壹勺全辣椒
10,大蒜2-3瓣,切片。
11,1-切2個小蔥。
工作方法
1辣椒切絲
2.裏脊肉切片,加入少許醬油、澱粉、清酒/料酒拌勻。
3.將油燒熱,放入胡椒粉,翻炒幾下,然後加入姜絲、蒜片和蔥丁,翻炒出香味。
4.倒入肉絲翻炒至肉剛剛熟或8-9分熟,即可食用。我姐姐總是把肉推到鍋的壹邊,把中間的地方留給炒青椒。)
5.用剩余的油將青椒炒至斷生,並加入壹些鹽。
6.最後加入炒好的肉絲翻炒半分鐘。
食品歷史:
四川、湖南和貴州位於中國南部和西南部,雨量充沛,氣候濕潤。歷史上,由於山高路險,交通不便,食物經常缺油少鹽,難以下咽。其中,小辣椒是湖南等地常用的食材,也被稱為“小炒肉”,味道辛辣。四川常用青圓椒或青椒作為配料,並區分炒和加豆瓣。
原產於中南美洲的辣椒於明代傳入中國,因其具有開胃消食、散寒除濕等功能而在南方廣泛種植。青椒炒肉絲也成為普通家庭的壹道菜。
清朝末年,青椒肉絲已經進入富裕家庭。報道稱,滿族美食家甄菲和金菲的堂弟唐·孫露嘗試烹飪時,他們要求用文火煨雞湯,用武火煸青椒肉絲。其中,“肉絲應該鮮嫩可口,青椒應該清脆而不普遍”被認為是合格的。
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人口的流動,川菜逐漸流傳到全國各地,青椒肉絲也成為餐館的必備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