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是中國傳統節日,不同地區都有不同的習俗,所以不同地區在過七月七時食用的東西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幾種:巧果、江米條、蠶豆、炒豆茶、石榴、巧芽面等。
壹、巧果
巧果應該是七夕最應景的美食了,畢竟它別名就是七夕果,又叫乞巧果子。它的外表看起來也很好看,是和七夕有關的花樣。它是用面粉制作而成的糕點,給其取名為“乞巧”,是古代女子祈禱織女賜予自己壹雙巧手。在七夕節吃巧果,巧橋就能夠實現自己的心願。
二、江米條
七夕節吃江米條是老南京人特有的習俗。江米條是將糯米粉與豆粉加清酒和成面團,放入鍋裏蒸熟;再將蒸好的面團放入石臼捶打,待捶打好的面團稍微變幹,用刀切成面條,放入油鍋炸熟,炸好的江米條瀝幹油後抹上糖漿即可。
三、蠶豆
七夕節吃蠶豆的寓意是甜蜜纏綿。“分豆結緣”是福州七夕節特有的風俗。這個習俗出自郊區,後傳入城中。節日裏福州人相互贈送蠶豆,並在七夕夜月光下分啃蠶豆談天說地,以作結緣紀念。
四、炒豆茶
廈門同安地區每逢七夕都會做壹道傳統美食,炒豆茶。寓意愛情與生活甜甜蜜蜜。
五、石榴
在福建東山島,七夕節幾乎家家戶戶都購買使君子和水果“石榴”。這天的晚餐就用使君子煮螃蟹、小魷魚,或雞蛋、瘦肉、豬小腸。晚會後,大人會叫小字輩拿石榴放門扇與門檻之間壓破,全家人分食。
六、巧芽面
七夕這天有些地方要吃巧芽面,用提前七天發好的豆芽做成豆芽湯,再將煮熟的手搟面抓到碗裏,澆上豆芽湯即可。山東臨沂人這天則要吃用露水制作而成的雲面,吃它能獲得巧意。據說七夕面條吃七根,親人心連心。吃面條時還會扔兩根在外面犒勞搭鵲橋的喜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