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廣西三月三的傳統小吃有哪些?

廣西三月三的傳統小吃有哪些?

1、春餅

三月初三,上巳日也有壹種食俗,就是吃“春餅”,把面趕成薄薄的餅,把雞蛋煮熟剝去皮,搗碎,有的人家還加進去蒜泥,把薄餅卷起來吃,有的地方暖得早,已經有了小蔥,用春餅卷小蔥吃。

2、艾葉糍粑

清明前後,是艾草生長茂盛且最為鮮嫩的時節,由於農歷三月三與清明節靠近,艾葉糍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

將采摘回來的艾葉洗凈,煮過以後剁碎,與糯米粉、黃糖混合後舂勻,捏成壹個個墨綠色的扁圓形糍粑。最後用芭蕉葉墊底,放進蒸籠蒸熟,即成軟綿香甜的艾糍,艾糍裏面的餡可鹹可甜。

3、烏米飯

畬族,家家都做烏米飯,全家***餐,饋贈親友,歡度“烏飯節”。傳說,唐代畬族英雄雷萬興率起義軍抗擊官軍圍剿,以烏稔果充饑而軍威大振,於三月三這天突圍成功,連戰連捷。畬民為紀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烏米飯,集會對歌。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梧州也有吃烏米飯的習俗。

烏米飯驅邪扶正,健身暖胃,加上獨有的楓香味、烏黑油亮的顏色,再配以炒香並搗碎了的花生米及臘腸等配料壹起蒸煮,吃起來味道相當美味,是壹道深受市民青睞的傳統美食。

4、壯粽

寧明壯粽是用糯米、豬肉等煮制成的壹種大粽粑,是壯族“三月三”特制的傳統食品。

壯家粽子起源於宋代,叫“風莫”。它是壹種特大的粽粑。大年夜,姑娘們便把煮熟的“風莫”從鐵鍋裏撈出來,以備正月食用。正月十五,出嫁姑娘都要回娘家吃風莫飯,父母打開風莫,分給全家人。兒女須將風莫吃完,以示孝敬父母,祈求父母高壽。

5、水菊粑

每年農歷三月三,在安慶太湖縣、潛山壹帶,有吃水菊粑的習俗。水菊又名鼠曲草,清明菜、寒食菜、粑菜,四五月開細小的頭狀花。在我國的華中、華東、華南及西南各省的原野、田坎、路旁均有生長。春季可以采摘嫩莖葉洗凈,拌入糯米面中,蒸熟或者油炸食用,西南各省稱作“清明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