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艾,又名艾_,青團,自古以來就是祭品,象征團圓,同時為了紀念先人,表達對先人的思念,逐漸演變為粵北客家人的傳統清明節食品,作為傳統小吃。艾草可以算是客家人餐桌上常見的食材。
每年春天,艾草鮮嫩,綠葉盤旋而上。客家人回家後會采摘艾葉的鮮葉,與蒸熟的粳米或糯米混合後搗成米糊,中間包壹些花生和芝麻做成的麻糖餡,放入鍋內蒸熟,就成了非常有名的客家美食——艾艾。
吃艾草時,客家人喜歡泡壹壺紅茶,輔以鮮筍、山楂等小吃,更是妙不可言。艾蒿是壹種傳統小吃,壹般在清明節吃。艾草可以算是客家人餐桌上常見的食材。
每年春天,田裏的水邊都會長出壹叢叢的艾草,綠葉盤旋而上,像寶塔壹樣非常可愛。這時,客家嬤嬤會帶著孩子把它們摘下來,回家把粳米或糯米蒸熟,然後用艾葉拌成米糊,中間包些花生或芝麻,放入鍋裏蒸,就成了客家美食中非常有名的艾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