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明初五這天投淚羅江自盡殉國。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習俗:
在劃龍船時,又多有唱歌助興的龍船歌流傳。如湖北秭歸劃龍船時,有完整的唱腔,詞曲根據當地歌與號子融匯而成,唱歌聲雄渾壯美,扣人心弦,即"舉揖而相和之”之遺風。又如廣東南雄縣的龍沿歌,是在四龍船下水後唱到端午時止,表現內容十分廣泛。
五彩縷又叫“五色線”、“朱索”、 “百索” 等,是端午節必備的物品。端午節當天把彩色絲縷拴生小孩的手腕、腳腕和脖頸上,據說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這種彩色絲縷要戴到“六六”才把它剪下來,丟進河裏讓水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