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載:“天子在春而陽生,秋在夕。朝,月之夕。”這裏的月夕指的是晚上祭月。祭月起源於古代早期人民對月亮的崇拜,後來月亮作為天體被擬人化,成為月神。
歷代皇室稱月神為夜光神,道教興起後,月神被稱為月星君。然而,大多數人認為露娜是女人,尤其是嫦娥,並稱呼她為月亮阿姨或姐姐。
在古代,作為壹種季節性的儀式,祭月被列入皇家祭祀儀式和例行祭祀中,因此人們缺乏祭月的消息。只有代表陰陽的天地之神王家才能與之交流,祭祀月亮成了皇家專利。
2.吃月餅
餅是古代中秋節祭拜月神的供品。自流傳下來以來,就形成了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月餅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就有壹種“太史餅”,以紀念中國月餅的“始祖”太史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