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黃驊經濟特色有些什麽
“黃驊十年九旱,地堿水鹹。面對這樣的自然條件,黃驊視旱災為結構調整的機遇,也讓農民選擇了苜蓿種植這壹鹽堿地上致富的希望。苜蓿讓黃驊人面對幹旱不再束手無策。更重要的是,通過‘種養加’、‘產加銷’壹體化,叢叢小草長成產業大樹,在鹽堿地上開辟了壹條‘種草、養畜、治堿、增收’的農業發展新路。” 連續6年遭受旱災的黃驊市,與枯黃矮小的玉米稭稈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綠浪搖曳的苜蓿方田。在夏糧幾近絕收的情況下,苜蓿已經收獲了三茬,畝均收入達370多元,是正常年景種糧效益的2至3倍。目前全市苜蓿面積達到18.9萬畝,涉及全市70%以上的村、50%以上的農戶。黃驊市委、市政府在推進苜蓿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愈加清晰地認識到,扶持龍頭就是扶持農民。2000年,黃驊市投資1010萬元建成三利草業有限公司,引進了當時全國最大的苜蓿高溫快速烘幹生產線,年加工能力3萬噸。2002年,又相繼建成了白馬、綠源、綠苜、農發等苜蓿加工企業,全市年加工能力達到8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