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二月初二吃面條是傳統習俗,這也意味著好運。龍擡頭吃面,稱為“撐龍須”。立春的日食,龍須面,有著“順順利利,順心如意”的美好寓意。2月2日,大多數民間食物都被命名為“龍”。比如吃餃子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桂圓”,吃面條叫“捧龍須”,蒸糕也在面條上做成龍麟形狀,稱為“龍麟糕”。這些習俗寄托了人們祈求龍賜福、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願望。
龍須面是壹種傳統面食,在北方地區很受歡迎。龍須面是壹種形狀像龍須的細長面條,由山東拉面演變而來,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農歷二月初二,龍擡頭,人們習慣吃龍須面。現在它是居民的常見食物,壹年四季都可以吃。1個雞蛋,2克鹽和135克清水,打成均勻的蛋液。面條機倒入400克面粉,倒入雞蛋液,選用龍須面功能性切片,制作新鮮龍須面。如果自制龍須面太麻煩,也可以用曬幹的龍須面條或購買現成的龍須面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