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紅層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中外古生物學者。早在上世紀末德國人李希霍芬、日本人野田勢郎和飯冢升均來考查過南雄紅層盆地。1928年後我國地質學家馮景蘭、朱翔聲和陳國達等先後在南雄紅層盆地進行了較詳細的調查研究。1961年廣東省地質局野外工作隊首次在南雄盆地發現了恐龍化石,以後又有陸續發現。大量發現恐龍、恐龍蛋化石則在1985年1992年這八年之間。這是因為:壹、開辟新城區,炸平十多座山頭,為發現恐龍化石創造了極為便利的條件。二、博物館成立後,有了專業人員從事此項工作。從70年代起有許多國內外專家學埏來南雄考察。著名的華南白堊世--早第三世紀紅層現場會議於1976年11月24日在南雄召開。至今為止,有關南雄古生物化石的論文計有22篇在國際上公開發表,引起了世界古生物界的廣泛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