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真正起源仍然不清楚。最早的記錄來自偉大的漢武帝時期(公元前65 438+056-87),他發起了持續三天的慶祝活動,包括宴會和在蛤蟆臺上“看月亮”的夜晚。我們知道,晉代(公元265-420年)的人們延續了慶祝中秋節的習俗,類似的說法從唐朝就流傳下來了。在明朝(1368-1644),房子和花園裏裝飾著無數的燈籠,鑼鼓聲彌漫在空氣中。
月餅在節前不久開始銷售。在過去,人們可以得到壹些形狀像寶塔的蛋糕,其他的像馬和騎手,魚或動物。還有壹些用兔子、花朵或女神的形象來裝飾。有無數種不同的餡料可供選擇:糖、瓜子、杏仁、橘子皮、甜桂花,或者小塊火腿和臘牛肉。糕點有北方和南方兩種,但後者(也叫廣式)是最受歡迎的,在全國各地都有賣。
圓形的蛋糕不僅象征著月亮,也象征著家庭的團結。因此,中秋節實際上是壹個家人團聚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