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步的關鍵是淡化池,這是壹個獨立的池子,要把這個池子裏的水調成接近海水的水環境。蝦苗引進來之後,第壹時間放在這個池子裏進行養殖。
第二步是加水淡化,從蝦苗入池第二天開始,每天定時定量往淡化池裏加入新疆阿克蘇本地的淡水,逐漸把池裏水的鹽度降下來,讓蝦苗適應本地的環境。養殖基地負責人周京森介紹,養殖基地有兩個塘子占地16畝。水是來自天山的雪水,蝦苗是從海南引進的,養殖方式是“海蝦淡養”。
“海蝦淡養”指的是把海蝦放在淡水裏養殖,最大的技術難點在於讓海蝦適應新疆的淡水環境。經過七天到十天每天加淡水,讓淡化池中的水環境和大塘裏的水環境相似以後,就可以把蝦苗放進大塘裏養殖了。
巧用資源
周京森說,壹般南美白對蝦適應的水溫在25℃左右,如果水溫低於18℃,就不適合對蝦的生長了。“淡化過程結束,蝦苗進入大塘之後,我們每天要監測水塘的溫度、溶氧、pH值、氨氮以及亞硝酸鹽的水環境。其二,巧用資源“造海”,將鹽堿水變成“人造海水”。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紅旗農場地處帕米爾高原東部,因地勢低窪,周邊地下鹽堿水都往這裏匯集。地下水位比較高,而且水質含鹽堿量大,pH值普遍在8以上。大量的鹽堿水不能夠被農業等其他產業再回收利用,對當地土壤、作物生產帶來了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