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易經中的九數是陽數,1999年二陽數重,故稱重陽,又因日月逢九,故稱重陽。在古代,人們認為重陽節是壹個吉祥的日子。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祭神祭祖、飲酒祈福等壹些習俗流傳至今,增加了尊老的內涵。登高賞秋和感恩敬老是今天重陽節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源於對天象的崇拜,始於古代,傳於西漢,盛於唐以後。根據現有的史料和考證,古代在季節和秋季都有祭天祭祖的活動,而在莊稼豐收的九月,古人則是祭神祭祖,以答謝其恩。這是重陽節作為秋收祭祀活動的最初形式,而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混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流傳至今。
民間習俗
在歷史延續的過程中,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融合了許多民俗和文化內涵。慶祝重陽節壹般會包括旅遊賞景、登高望遠、觀賞菊花、采摘中草藥、擺老人宴、吃重陽糕、藥酒養生、喝菊花酒等活動。
重陽是晴空上升,濁氣下沈的季節。地勢越高,晴空越聚,所以重陽登高賞晴空便成了民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在這個季節登高可以達到放松、健身、祛病的目的。重陽節有許多民俗活動和豐富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