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壹年四季都能找到,尤其是竹筍和冬筍。但兩者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形狀不同:春筍整體形狀看起來細長,包裹在裏面的身體也看起來潔白光滑;冬筍又矮又肥,外表看起來粗壯。
口感不壹樣:春筍整體口感更脆嫩,同時會有壹點青澀的味道,看起來簡單清新;冬筍的肉更細,吃起來更細膩嫩,同時會有點甜,更豐滿。
功效不同:春筍是春天的反應,生發效果好,養肝;所以,那些熬夜加班,心煩易怒,眼睛幹澀,血壓高,容易頭痛的人更適合吃竹筍。冬筍有很好的滋陰補腎的功效。
不同季節:冬筍是冬季上市的竹筍,壹般可在6月10至次年2月初采收;每年2-5月份壹般可以挖到春筍。
烹飪方法不同:春筍脆嫩,鮮嫩度更突出,不適合長時間高溫燉煮,否則會破壞其酥脆口感,最好選擇煎或炒或幹炒的烹飪方法。對於冬筍來說,無論燒、炒、燉、煮、燜、燉,冬筍的適應性更強,詮釋了不同的美味。
冬筍和春筍有很多區別。在我看來,它們就像冬春季節的使者,提醒我們註意季節的變化和營養的攝入。在品嘗這兩種竹筍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和需求來選擇。如果喜歡口感厚實、營養價值豐富的,可以選擇冬筍;如果妳更喜歡酥脆的口感和膳食纖維的攝入,那麽竹筍是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