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放入炒鍋,加入半碗水,大火燒開。然後轉小火慢燉。圖為小火煨了30分鐘左右(加水是為了防止肉突然發熱變焦。這樣煮出來的豬油冷卻後更白更香。水燒開後壹定要轉到最小火慢慢煮,會看到水逐漸消失,油逐漸變多)
3.圖片顯示,經過1小時左右的烹飪,肉丁收縮成小塊,微黃,不能食用。整個過程都是小火,防止火大油渣放大,破壞油的味道和成分。全程不用蓋,只在剛開始油少的時候攪拌幾下,避免加熱不均勻。取出油渣,待油完全冷卻後,倒入容器中,密封後冷藏(註意不要把鍋底的碎屑倒出來)。如果壹時吃不完,也可以袋裝冷凍(除濾鍋底部殘渣損失外,可以煮沸600ml左右)。
豬油,又稱大油、肉油。豬油是從豬肉中提取的,初始狀態是微黃色半透明的液體食用油。溫度過低時,會凝固成白色或黃白色固體油脂。
豬油在北方不好買,其實自制豬油很簡單。在肉店買合格的豬板油,洗凈,切成小塊,加少許水,小火慢煮。當肉丁變成淡黃色,產生大量澄清的油時,這種油就是豬油。剩下的油渣可以扔掉。其實我們這壹代人,小時候都是吃媽媽煉的油渣,撒點鹽直接吃,或者炒個小青菜。味道很好。但是吃這個東西很不健康,記住,偶爾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