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6人因食用海魚而出現頭暈、胸悶、嘔吐、嘴唇和四肢麻木、行走困難等癥狀,嚴重者有漂浮感。患者被送往徐聞縣人民醫院搶救。除1人在送往醫院途中死亡外,15人經醫院搶救無生命危險。3名患者於11出院。湛江市海洋漁業局和湛江海洋大學的專家證實,這壹魚種為“蝦虎魚”,是壹種有毒魚種,含有河豚毒素。魚皮毒性最大,其次是內臟和肉,卵巢也有毒。
1964期間,臺灣省基隆市發生多起中毒事故。
2013 3月14日至3月15日,湛江農墾第二醫院收治雷州市英利鎮、東方紅農場、幸福農場食用有毒蝦虎魚、蝦虎魚中毒22人。中毒患者的具體表現為手指、嘴唇和舌頭的麻痹和刺痛,隨後出現惡心、嘔吐、四肢無力等癥狀。截至19年3月,已有21名患者出院,1名住院患者病情穩定,無死亡病例。
經廣東省疾控中心和當地疾控中心調查,初步判斷此次事件的“罪魁禍首”並非“跳魚”(又名彈塗魚,蝦虎魚的壹種),而是含有河豚毒素的蝦虎魚。蝦虎魚蝦虎魚是壹種生活在溫暖沿海水域的有毒小魚,生活在河口、沙質海岸、紅樹林和沿海沙質泥灘。含有的毒素是河豚毒素,魚皮是毒性最大的部分。該物種的毒性與地域和季節有關,冬季和早春毒性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