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簡介:
布達拉宮是雪域高原的明珠,是藏傳佛教的聖地,是建築藝術的瑰寶,是浴火重生的傳奇。這座莊嚴宏偉的高原寺廟,以其濃郁的藏族文化和深厚的佛教信仰,感染著四面八方的遊客和世界各地的賓客,在它的腳下頂禮膜拜,駐足不前。布達拉宮不再是簡單的宮殿,而是信仰的體現,精神的象征。相傳布達拉宮所在的紅山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菩薩大慈大悲。在佛教意識中,它的存在就像菩薩親臨(藏語布達拉,意為觀世音菩薩居所)朝拜布達拉宮,可以改變未來。
布達拉宮的歷史:
布達拉宮,由西藏吐蕃王朝最偉大的藏王松贊幹布於公元7世紀中葉創建,原名張溥·馬爾布,即紅山上的宮殿,有1000間房屋。它是當時西藏政府的統治中心。這座宮殿經歷了200多年的風風雨雨,在9世紀末隨著吐蕃王朝的滅亡而毀滅。最後只剩下兩座房子,觀音寺和觀音寺。現在的布達拉宮是五世達賴喇嘛在1645年重建的,花了三年時間才建成白宮。時隔42年,五世達賴喇嘛去世多年後,攝政王迪謝桑傑嘉措主持修建紅宮,布達拉宮大概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後來,十三世達賴喇嘛在白宮頂層原西日光殿的東面,又加建了東日光殿,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