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子的造型十分獨特:走著是挑兒,停下便是攤兒;竹木支架,壹頭兒放置小煤球爐子,上面擱置方形或圓形晾盤,四周邊沿可放碗、調料等,中心掏圓洞坐著壹口滾開的鍋,熱氣騰騰;另壹頭兒用白布罩上,放著帶抽屜的貨物架子。商販挑著,步履輕盈,壹只手扶著扁擔,另壹只手和步伐配合來回擺動,兩頭只是微微地顫悠,鍋裏煮沸的高湯壹滴也灑不了。
此挑子中間高聳,擔其行走頗像行進中的駱駝,俗稱“駱駝架”。稱呼“駱駝架”,我到以為是駱駝吃苦耐勞的品行占了上風,幹這活兒的多善吃苦和跋涉。
餛飩挑大多下午出攤。壹路行來沿街叫賣,碰到有人招呼,挑擔人就住腳把擔子放下,煮上壹碗色味俱佳的餛飩遞上。
壹個人喝著往往會招來幾個人,碰見愛說話半熟臉的相互之間還閑聊幾句,擔主正好藉此小憩。要是遇上趕腳的掏出塊硬餑餑,二話不說,奉上壹碗熱騰騰香噴噴的骨頭熬制的老湯,裏面多半還漂著幾只碩大的餛飩,分文不取免費贈送。誰沒有個難處,您說呢?
晚上則在固定的地點設攤,圖的是回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