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賞菊花。重陽節在古代也被稱為“菊花節”。菊花是長壽之花,也是文人筆下霜降不屈的象征。農歷九月,菊花盛開,賞菊成為重陽節的習俗之壹。
2.喝菊花酒。菊花酒壹直被認為是重陽必飲、祛病祈福的吉祥酒。在古代,菊花酒是專門為第壹年的重陽節釀造的。9月9日,采集剛盛開的菊花,用少許綠葉和糧食沖泡,至第二年9月9日。
3.登高望遠。重陽節也叫“登高節”。九月初九,是秋高氣爽的季節。此時登高望遠,鍛煉身體,祛除疾病,令人神清氣爽。此外,“攀”還有“升”“壽”之意,所以備受人們推崇。
4.插入山茱萸。山茱萸是壹種芳香濃郁的茴香植物,具有散寒止痛、驅蟲的功效。重陽節之時,山茱萸開始成熟,以抗邪氣,抵禦前期寒冷。在古代,人們有“插屋”的習俗。
5、省親。在舊社會,重陽節也被稱為“女兒節”,所有娶了女兒的家庭都會在九月的第壹天九點準備名酒和蛋糕來歡迎女兒回到父母家,這被稱為“省親”。
6.尊敬老人。從65438年到0989年,我國正式將重陽節定為“老人節”、“老人節”,傳統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意義。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農歷九月初九為“老人節”。這個節日的設立可謂是重陽節文化價值的現代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