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對月亮的崇拜,歷史悠久。“中秋節”壹詞最早記錄於李周。因為中國古代的歷法,農歷八月的15日恰好是壹年的秋季,而且是在八月中旬,所以叫做“中秋節”。
據史書記載,古代的皇帝經常祭月,日期定在農歷八月的15。因為它是三秋的壹半,所以它被稱為中秋節。漢西。com認為這就是中秋節的起源。
傳統活動
1,祭月(拜月)
祭月是我國非常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壹種崇拜活動。古代有“秋暮暮月”的習俗。夕月,即拜月神。自古以來,在廣東的壹些地方,人們有在中秋節晚上崇拜月亮神(月母和月光)的習俗。在拜月,壹個大香案被搭起,祭品包括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和葡萄。
2.點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助月的習俗。如今,湖廣壹帶仍有在塔上堆瓦燃燈的習俗。江南有做燈籠船的習俗。現代中秋節燒燈籠的習俗更盛。
3.欣賞月亮
賞月習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享樂。賞月習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享樂。
據說這壹夜月亮離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自古就有飲酒賞月的習俗。古代南北風俗不同,各地風俗不同。中秋活動的文字記錄出現在魏晉時期,但並沒有成為壹種習慣。在唐代,在中秋節賞月和玩月是相當流行的,許多詩人在他們的傑作中寫下了關於月亮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