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福面
都說“頭上包餃子,煎餅攤雞蛋。”伏日節吃面條的習俗至少始於三國時期。在北方,吃面是夏天的時候,最好在夏天和初二吃面。吃面條有很多種吃法,比如拌面、榨醬面、打鹵面、冷面。
2、吃仙草
隨著夏季節氣的到來,溫州人有了吃草豆腐的習俗。草豆腐是指用曹憲、甘草、夏枯草、菊花、金銀花等中草藥制成的豆腐形狀,冷卻後即可食用。
3.吃變質的米飯
福建莆田人有在盛夏吃荔枝、羊肉、米粒的習俗,稱為“過暑”。米粒是通過將大米與白米酒曲混合,讓其發酵並完全成熟而成的;夏天的時候,切成塊,加點紅糖煮。
4.吃荔枝
莆田家家吃荔枝,走親訪友。荔枝也被認為是夏季的佳品。據民間傳說,夏天吃荔枝和吃人參壹樣營養豐富。
5.蓮子湯
蓮子被稱為“水中靈芝”,盛夏之日喝壹碗蓮子湯是明清時期流傳下來的習俗。夏季炎熱前後收獲的蓮子被稱為蓮子,也稱為夏蓮。此時的蓮子顆粒飽滿,肉質好。每年7-8月份才有新鮮蓮子,天冷了只能吃幹蓮子。
6.吃姜
很多地區都有“夏天吃姜”的習俗。臺州椒江人有用姜汁拌雞蛋的習俗。將雞蛋與姜汁混合,再與姜汁、雞蛋、紅糖混合,放入小碗中,放入大鍋中幹煮。煮熟的雞蛋又甜又辣,可以加入核桃、桂圓、紅棗等食材。
百度百科-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