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常用抗凝劑阻止血液凝固的原理?

常用抗凝劑阻止血液凝固的原理?

常用抗凝劑阻止血液凝固的原理是應用化學或物理學的方法,抑制或除去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以阻止血液凝固的方法。

壹、枸櫞酸鈉

原理枸櫞酸鈉(檸檬酸鈉)是枸櫞酸鈉的三鈉鹽。它能與血液中的鈣離子形成可溶性的螯合物,使Ca2+失去凝血作用,從而阻止血液凝固。

應用範圍血沈、凝血象、血小板功能檢查及血液保養液。

用量凝血象:109mmol/L水溶液,與血液之比為1:9;血沈:106mmol/L水溶液,與血液之比為1:4。

二、乙二胺四乙酸鹽

原理乙二胺四乙酸(EDTA)鹽可與血液中的鈣離子結合形成配位化合物,從而阻止血凝。

應用範圍壹般血液學檢查和血液粘度測定。不適於凝血象及血小板功能檢查。

用量其有效抗凝濃度為1~2mg/ml血液。血細胞分析儀用EDTA-K2作抗凝劑,用量為EDTA-K2?2H2O1.5~2.2mg/ml血液。

三、肝素

原理通過與抗凝血酶Ⅲ結合,增強抗凝血酶的作用,滅活絲氨酸蛋白酶,從而可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和阻止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液凝固。

應用範圍血細胞比容測定、血液粘度測定和多種生化分析。

用量 通常用肝素的鈉鹽或鉀鹽粉劑配成1g/L肝素水溶液。取0.5ml置小瓶中,37~50℃烘幹後,能抗凝5ml血液。